留学大潮一直是“前赴后继”,如今,归国创业也成为一种风潮,然而对于这些回国创业的海归而言有时候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甚至一度出现过“回国必后悔”的痛苦吐槽。究其原因为何,很多海归经过交流得到了一个共识就是——“眼高手低”,虽有着先进理念,但难以同时接地气。
据中新社报道,“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四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贵阳)峰会28日在贵阳开幕。“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近120位海外留学人员代表丶千人计划专家等总共近1000人参加峰会交流着创新创业经验,其中不乏众多80后丶90后年轻海归。
作为三大专题论坛之一的海归创新创业论坛当日下午在贵阳举行。
留学人员是中国创新创业的“非常之人”
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丶“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陈竺当日表示,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需要大批掌握先进技术丶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化理念的留学人才广泛参与。
“当今世界,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对于一个国家丶一个民族而言,创新不仅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然,更是不容错过的高速列车。”陈竺认为,创新和创业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伴而生,共同成长,中国要发展丶要进步,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概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如果把创新创业看作非常之功,广大留学人员就是非常之人。”陈竺说,欧美同学会打造的海归创业学院,正是助推海归创新创业,报国圆梦的平台与窗口。
陈竺在会上提出,留学人员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应该学习和掌握三种特质:一是要以政治家的眼光把握方向,找准自身优势和国内实际的切合点,努力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二是要以企业家的胆识抓住机遇,在机会真正到来的时候敢于出手,快人一步,掌握先机和主动权;三是要以科学家的定力埋头苦干,耐得住枯燥和寂寞,坚守信念,矢志不渝,为梦想倾力付出。
老海归创业者:“海归”创业要和“土鳖”混血
据人民网报道,在28日举行的海归创新创业论坛上,不少老海归创业者一致认为“海归的含金量和含信息量正在减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往的信息不对等被打破。海归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而想要创业成功,国外的“海归”需要和本地的“土鳖”合作。
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副院长袁岳认为,产品互联网化打破了时空壁垒,有了追赶反超的机会,但他也告诫海归创业者,海归不是单纯地把国外的技术带回来,做产品前一定要先找到自己的服务对象,否则最终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和袁岳的看法一样,“接地气”是各位嘉宾对海归创业者的首要提醒,国外的高新科技看上去很美,但要想在本土落地,首先还是要看需求,例如贵州生态生物资源丰富,就应该考虑在这一领域下手。
嘉宾总结,成功的海归企业成功的海归企业家大部分符合三个规律,首先要有国外大企业的工作经历,了解商业规则;其次创业者主攻科技创业方向,传统行业较少;最后,成功者大多是发现了国内的空白,再复制国外的成功模式来填补。
考虑到年轻的海归大多对本地的情况不是太了解,嘉宾们建议他们和本土的“土鳖”创业者合作,实现互补。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