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绍铭律师
四、加入联合国安理会的问题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成员。印度认为其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和新兴的经济体, 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理所应当可以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之一。 许多印度学者认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时,印度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当印度想要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之一时,中国的态度并不积极。 与印巴冲突中中国对巴基斯坦提供帮助类似,在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问题上,印度对中国愤愤不平。 挑起中印边境冲突,也是印度发泄不满的方式之一。
实际上,印度不能成为安全理事会成员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反对。 印度在1998年进行了博克兰-II核试验(Pokhran-II),违反了《核不扩散国际公约》,实验完之后也不愿意加入《核不扩散国际公约》,美国及其他很多国家认为,作为联合国的安全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印度违反并拒绝加入《核不扩散国际公约》,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所以印度不够资格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最近,为了抗衡中国的崛起, 美国的立场可能会改变。
五、美国鹰派围堵中国的战略
虽然印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或者建国时间很接近,印度于1947年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但是两个国家走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印度独立后基本上是全盘西化,采取议会制,并把英语定为国语, 对外宣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因为印度采用的是西方的政治体制,所以其认为其与西方国家更靠近。 但是西方政治体制并没有给印度带来实质上的好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到目前为止,印度目前只有一条高速公路。 很多印度国家发展的计划, 因为各党派之间争执不下, 还没出台就胎死腹中。
中国则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和平崛起,让美国持有冷战思维的鹰派人物惶恐不安,这些美国的军方人物开始拉拢中国的周边国家如越南、印度,并采取围堵中国、扰乱中国和平崛起的“围堵策略”。 其“围堵策略”之一,就是积极支持中国的周边国家挑衅中国,挑起与中国领土争端,如中越南海争端、中印边境争端都是很好的例子。 有美国在背后支持打气,印度也可以明目张胆地可以挑衅中国, 而不用担心中国还手时没有靠山。
六、莫迪金融改革的重大失误
2016年底, 印度总理莫迪突然进行货币改革,把流通的500卢比和1000卢比废止使用,以新货币代替。 这样做印度百分之七十六(76%)的货币需要被替换。 因为该货币改革因为没有进行精心的安排和规划,所以引起了印度民众的恐慌,导致很多民众通宵排队,生怕自己的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无法使用。 印度的经济发展也因此大受影响。 为了转移国内民众对其货币改革失败的不满,莫迪 政府在中印边境挑起事端, 希望借此印度民众的注意力。
以上六个便是中印边境之争的原因。作者认为,印度在中国挑起边境之争,虽然有其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这是印度对中国的一次试探, 是与中国的一次博弈。 有些印度学者认为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那时候的印度,但是他们忘记了, 中国也不是1962年的中国。印度在中印边境挑起纠纷, 完全违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和《联合国宪章》。
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印度的挑衅呢?简单地说是 “能和则和,该打就打”。能和则和,指的是中国一向爱好和平,中国会通过一切可能的外交途径,在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框架下解决国际纠纷,这符合中国一贯采用的外交政策。
但与此同时,国际法也赋予了主权国家用武力捍卫自己领土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印度一意孤行,像1962年那样侵犯中国的领土,给中方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话,中国肯定会奋起还击,再打一次1962年那场卫国反击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军队要“能打仗,能打胜仗”的军改口号,实际上也是为中国介入局部战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莫迪政府要把印度引向和平还是引向战争, 中国将拭目以待。
这次中印边境之争看似简单,但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复杂的历史背景,它其实是孔雀和巨龙之间之间刚刚开始的一场博弈。
作者, 程绍铭, 美国执业律师, 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